(记者:程晓琳 蒋明睿)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1000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实现急救教育试点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试点周期为两年。其中包括江苏学校50所,涉及南京医科大学、云顶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常州一中、镇江市实验小学等,覆盖高校、职校和中小学校。学校如何以普及急救观念、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提升校园应急救护能力,完善学校急救教育育人体系?记者进行了探访。
构建成熟急救课程体系,急救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全国校园急救教育试点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梦莹告诉记者,根据2022年底数据,全国有51.85万所学校,在校学生和教职工数近3亿,在校园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对构建平安健康社会、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分学段分阶段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让小学生有急救意识、初中生有知识技能、高中生可以胜任高质量的急救操作,让庞大的学生群体成为院前急救的“生力军”。
“在临床医学和护理两大专业课程中,心肺复苏、创伤止血、包扎处理、气道异物梗阻、淹溺、电击、自然灾害救护等急救课程是必修的。”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科技处处长、医学模拟教育中心负责人汪海峰介绍,2022年起,学院开始《初级临床实践》课程改革,将基础急救技能全部融入课程,逐步覆盖所有专业的大一学生。学院还自建100余间临床技能训练室、标准式OSCE考站32间、护理OSCE考核单元20间,为急救教育提供了科普场地和硬件设施。
汪海峰说,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也看到了成效,涌现一批在车站、街边等公共场合救人的“黄金四分钟”;2022年7月,基础医学部的王凯、马坤、曲肖风和门燕娟4名老师在国道路口合力救助晕倒老人,被评为“连云港好人”……
帮助病人去枕仰卧,解松衣领、裤带,根据病人的年龄情况调整心肺复苏按压深度和按压位置……11月20日,在云顶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学生们正在进行急救课程学习。云顶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学校体育部副部长沈辉告诉记者,学校将急救教育培训纳入学校公选课程,扩大急救技能覆盖面,开设《应急救护概论与方法》公选课,课程涵盖常见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预防、识别、处理等知识,如心肺复苏、创伤包扎、骨折固定等。通过16个学时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对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的全部操作流程谙熟于心,并学会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判断现场情况,作出冷静且科学的救护反应,挽救患者生命。
“不仅是教职工,宿管教师、保安等学校工作人员,都接受了急救培训。”沈辉介绍,学校自2019年起,面向体育部专职教师、一线学工领导及辅导员老师,开展多场急救员培训及救护师资培训活动,目前已有30余名教师获得南京市红十字会授予的救护师资质,构建起以“知—用—进”为闭环的应急救护教学体系。
常态化开展培训,扩大急救教育覆盖面
2022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其中,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等6所学校入选。经过一年的试点建设,学校急救教育有了哪些进展?记者进行了回访。
“早在2015年,学校就开始做急救培训课程,《公众应急预防及救护》成为全校学生的素质基础课。”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副院长方明明介绍,获批急救教育试点院校后,学校无论是在急救课程建设、网络平台建设还是实训基地建设上都获得较大提升。目前,学校已做到教职员工救护培训100%覆盖,体育教师及辅导员救护师资培训100%覆盖,面向所有在校生开设《公众应急预防及救护》公选课,纳入学分体系,做到毕业生100%持有救护员证。
在方明明看来,不同类型的学校开展急救培训时应有不同的侧重。对未成年人来说,急救教育重点应放在如何提升自救能力上。而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在急救教育的基础上还应有自己的特色。方明明举例,学校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搬运这些操作之外,也结合传染病高发的情况,设置了疾病的防护类课程,如穿脱防护服、隔离标准等内容。
今年3月12日,在连云港开往上海的高铁上,一名乘客突发身体不适,列车广播紧急呼叫,寻找医务人员的救治。听到广播的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葛昕炜丝毫没有犹豫,观察女乘客的瞳孔、唇色,测量呼吸、心率、脉搏、血压……在预处理后,他联系了自己在医院的带教老师心血管内科万鹏医生,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关注乘客病情,乘客在常州站下车得到快速救治。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急救教育受众覆盖面还不够广,培训效果还不够显著,尤其容易忽视对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急救技能培训。记者了解到,本次入选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的江苏学校中,有29所是中小学。
10月3日,镇江市实验小学11岁的小学生罗幸烜正和家人在镇江丹徒融创生态园游玩,一名60多岁的老人突然晕倒在地。罗幸烜赶紧跑上前去查看患者情况,发现患者似乎已没有呼吸和脉搏,于是果断俯下身子进行心肺复苏。在其按压了大约4分钟后,患者有了微弱的脉搏。
“危急关头,一个孩子挺身而出,一下子就镇住了我们这些不会急救的大人!”现场目击人张红女士说。回忆当时的场景,这场“教科书式”的紧急救援,让在场许多人纷纷点赞。罗幸烜说:“我只是实际操作了平时学到的应急救护技能。没想到关键时还真管用,救醒了老爷爷,赢得了黄金救治4分钟。”
11岁小学生熟练掌握救人基本技能,这与学校的日常急救培训密不可分,罗幸烜所在的镇江市实验小学也是本次入选全国急救教育试点的学校之一。镇江市实验小学校长袁萃告诉记者,学校持续开展急救教育和相关急救技能培训,形成较完善的急救教育育人体系。其中,有10多位教师在接受了急救课程培训后获得心肺复苏(CPR+AED)培训证书或急救培训证书。同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对全校学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培养小小“最美救护员”。
院前急救“生力军”打头阵,提升全社会急救知识普及率
“全国首批201所高中及以上的学校,第二批扩大到1000所各级各类学校。”李梦莹表示,江苏作为教育大省,涌现出一批比较成熟的急救试点校。同时,希望这些学校继续把急救知识和技能纳入育人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能结合自身特色,如医学类院校帮扶普通中小学进行培训和基地建设,海洋类学校可以做“海洋+急救”,交通类高校可以做“交通+急救”,不断形成区域合力。
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金泉表示,仅2022年我省就开展校园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148万余人,目前江苏共有两批次56所大中小学成为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数量全国领先,“各个学校应继续宣传普及应急救护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健康素养、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切实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们还为周边的江苏警官学院以及周边中小学乃至幼儿园进行急救培训,但是只靠这样辐射周边学校显然是不够的,急救培训工作还需要更大范围铺开。”方明明谈到,学校想协同相关的主管部门建立急救培训标准,为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有了这样的标准后才能更积极、准确地进行急救培训推广,也正在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合作,探索开发数字化的工作手册,让急救培训教材更加鲜活实用。
袁萃认为,急救教育课程实施对象不仅要面向全体师生和教职员工,还要面向家庭开展。学校计划从点到面开展拥有成熟急救技能的教师团队建设,创建一支由教师、医务室人员、食堂员工、保安物业人员组成的“校应急救护”小分队,小分队人人持证上岗,定期接受培训,分布在学校各个角落,随时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每月一个急救主题,每学期人人掌握一个急救技能,将急救意识从孩子普及到家庭,再到社会,传扬‘平时呵护心、时时监护心、及时救护心’理念到每个生命。”
本文刊于2023年11月29日《新华日报》,链接:
http://newspaper.xhby.net/?act=article&aid=1268646&layountIndex=15&date=20231129&siteID=2&id=1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